2025年7月5日至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主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协办的第21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大会以“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国内外11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大会。我院院长陈天序教授应邀参加本次学术会议,并担任大会报告主持人。学院多名师生受邀参加此次会议。

2022级本科生李思涵(冯凌宇老师指导)的论文《词语结构与语义透明度对中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复合词加工的影响》获得本次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分论坛上,2022级博士研究生郝佳昕报告了《“中文+职业技能”教材发展历程、建设现状和应用实效》;2022级博士研究生吴双报告了《少儿中文数字教学资源四元分类参考框架构建》;2023级博士研究生陈艺宣报告了《基于微博语料的网络新词使用情感倾向研究》;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艺珍报告了《汉语二语学习者元语言意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阅读障碍者与非阅读障碍者的对比研究》;2024级博士研究生郑懋森报告了《人智协同视阈下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智能类型与协同关系》;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雅珺报告了《数智化时代下国际中文教育主题教学法的实践路径研究》;2024级博士研究生哈丽哈什·穆舍塔尔报告了《大变局下哈萨克斯坦中文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23级硕士研究生夏建中报告了《不同人工智能编写 HSK 模拟题质量研究——以 ChatGPT 和文心一言为例》;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璐宇报告了《基于图画认知网络分析的海外小学高年级学生汉语学习观念横断面研究》;2023 级硕士研究生蓝海慧报告了《非汉语同源语学习者的课外汉语词汇习得研究:数字参与度与初始水平的影响》;2024级硕士研究生杨柳笛报告了《英国小学中华文化传播活动:分类、特点及建议——基于32名中文教师的访谈》;2024级硕士研究生宁李亚宁报告了《汉语语体分类体系研究:构建多范畴语体分类框架》;2024级硕士研究生金洋洋报告了《语言接触量和文化认同对英语母语者汉语词汇磨蚀的影响》。

2022级本科生李思涵报告了《词语结构与语义透明度对中高级汉语二语者复合词加工的影响》;2022级本科生薛琛婧报告了《汉语口语构式“V都V了”考察》;2022级本科生王乐娴报告了《社会网络、跨文化敏感性、二语思维模式对汉语二语口语产出的影响》;2022级本科生姜浩冉报告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22级本科生兰蔚依报告了《“嗨中文”APP赋能汉语翻转课堂的满意度:中文教师减负的可行性探索》。

在本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我院师生展现了卓越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精神。通过汇报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彰显了学院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学术对话,体现了我院师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前沿的研究视野。未来,我院将继续深耕学术研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李思涵
初审/胡琬莹
复审/贺婷
终审/陈天序
图片/参会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