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前沿系列讲座(四十二)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11-15 】

讲座题目: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

主讲人:郭锐教授

讲座时间:2019年11月20日(周三)下午2:00-4:00

讲座地点:文华楼一层报告厅

讲座简介:

现代汉语中带完成体标记“了1”的谓词性成分一般不能结句,需添加“了2”、后续的谓词性成分或数量成分才能结句,这种现象可以从时间参照的角度来解释。现代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有两种:(一)内部参照:以句中的后续动作发生的时间为参照。(二)外部参照:以外部世界的自然时间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为参照。外部参照使句子表示的状况在现实世界中定位,而内部参照只显示句子内部多个状况之间的时间关系,与现实世界的时间无关。从时间参照角度可以解释“了、着、过”的语义功能,带“了1”“着”“过1”的VP之所以不能结句,是因为缺乏外部参照。带“了1”“着”、“过1”的VP要站得住,需添加给它提供时间参照的成分,如后续的VP、数量短语,或者添加外部时间参照的“了2”“呢”。

但现代汉语中也有一些“了1”结句的情况,这是因为“了1”正在演变为过去时标记。这种变化的发生与汉语叙述方式的改变有关:中国传统小说采取的是被叫作拟话体的互动式叙述方式,由于清末民初西方文学的大量输入和1915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西方文化和文学革命,受西方小说叙述方式的影响,转变为单向式叙述模式。反映在“了”的使用上,具有对话色彩的互动式叙述模式更多地使用当前参照的“了2”,而内部时间参照的“了1”不能结句;单向式叙述模式把故事当作过去发生的事,与当前无关,需要使用过去时,“了1”由于与过去时近似而被当作过去时标记的替代品,从而产生过去时标记的用法。

主讲人简介:

郭锐,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