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跨越山海 共赴文明之约——我校中外学子参加“到中华”国际交流项目赴北京承德赤峰参访研学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4-02 】

三月,燕赵大地万物复苏。28日,由中央民族大学等6所国家民委所属民族院校30余名中外师生组成的特殊参访团,自北京启程开启北上文化之旅。来自五大洲的年轻面孔与中华各民族学子并肩同行,在承德避暑山庄的雕梁画栋间触摸民族团结的历史脉络,于赤峰红山文化的陶器纹饰中溯源中华文明的曙光,这场为期四天的“到中华”国际交流活动,让文明互鉴的种子在春日的热土上悄然萌发。

来自俄罗斯的中央民族大学留学生丹尼尔第一次站在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前,抬头望着飞檐下以汉、满、蒙、维、藏五种文字镌刻的匾额,聆听中国同学讲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故事。在赤峰博物馆,同学们亲眼看到了镇馆之宝——玉龙,当得知这件“中华第一龙”出自55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无不惊叹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为了深化同学们对古代玉器工艺的了解,赤峰博物馆特别安排赤峰学院的中国学生与参访学生共同体验传统玉石切割技法。中外学生在共同合作中,对中华古代玉器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赤峰巴林右旗的牛羊牧场及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参访团的同学们对农牧产业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赞不绝口,并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知。

1BD5E

同学们最难忘的还是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的精彩演出,蒙古族演员表演的歌舞、当地青少年表演的马头琴合奏,以及反映“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感人小品,无不触动着同学们的心弦。

5C44C

572CC

参访团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先后到赤峰松山区临潢社区和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参观学习,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和谐氛围。活动的最后一站,参访团来到北京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和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参观学习,为此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51B26

5AD33

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怀海菁同学在谈到此次活动的感受时,认为这是一次超值的旅行,不仅结识了各国和各民族的朋友,还接触了解了俄语、哈萨克语、蒙古语、越南语、法语等多语言,更对内蒙古地区众多少数民族民众安居乐业的生活印象深刻。

来自理学院的郝思茜同学通过观赏乌兰牧骑的演出,感受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高度重视,希望自己也能为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丹尼尔同学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很感兴趣,能参加这次活动是很珍贵的经历,会将所见所闻与国外的亲戚和朋友分享。乌兰牧骑的演员带给他的是深深的感动。这个活动帮助他更深地了解了中国文化。

49F30

5AAC4

“到中华”国际交流项目由民族画报社主办,旨在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真实呈现中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民族关系,生动讲述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着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撰稿:国教宣

初审:贺婷

复审:买力克

终审:李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