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美食是百姓的一大乐事。郑板桥在家书里写道:“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苏东坡也曾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2022年4月7日至13日,国际教育学院的同学们利用本次劳动实践的机会,纷纷尝试自己下厨。有的同学是新手,在厨房手忙脚乱;有的同学是熟手,站在灶台前有条不紊。虽然大家的手艺不同、口味不同,但都在为家中长辈分担家务的同时,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了做菜的乐趣。
2018级本科生王轩:我是第一次自己做流程比较复杂的菜——泡菜肥牛锅。以往做菜都是很简单的,比如将蔬菜用清水煮熟蘸小料吃,或者简单煎个鸡蛋或三文鱼。炒烹炸蒸,油盐酱醋,这些都是我未曾接触过的“陌生”的领域。我这次下定决心,跟着网上学习步骤,独立完成了这道泡菜肥牛锅。关火的时候很有成就感,因为自己独立完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当然,我也感到了烹饪的不易,切菜配料、掌握火候,这些都需要长久锻炼出的经验。我们漫长的成长过程里,是父母为我们烹制了一日三餐,我相信他们也曾是烧糊菜的新手,也曾割伤过手指。劳动带给人成就感,更带给人感恩。
2018级本科生张秋雯:目前在上海,仍处于封闭阶段。因为不能点外卖,也开始摸索做饭。某一天很幸运在外卖平台上抢到了油、盐、刀,又借了隔壁的一个烤肉锅,开始了将团购的物资做成菜的尝试。已经成功做了番茄炒蛋、炒油菜、蛋花汤等,提前适应租房做饭的生活。希望自己和伙伴们都能健健康康,大家加油!
2018级本科生罗著:这一次我尝试了翻车概率比较低的松饼~松饼相比于其他的点心,对于厨房小白真的十分友好了。制作松饼,首先需要把鸡蛋敲到碗里,打散鸡蛋后倒入牛奶,再加入筛过的低筋面粉,将碗中的材料搅拌为面糊。其次,平底锅加热,放一点点油,切记要用最小的火哦!然后就可以倒入面糊啦~晃动锅,将面糊摊成一个圆形,等到面糊边上微微翘起,就可以翻面了。等到两面都呈漂亮的浅褐色,就可以出锅啦~超级简单的一道点心,既可以作为早餐,又可以解馋。疫情当前,我们更需要提升厨艺等生存技能。
2019级本科生苟玉林:虽然在学校没法开火做菜,但是也可以做其他宿舍版“美食”。首先第一位上场的是拥有火辣身材的“老干妈香肠拌饭”。从食堂打包3毛钱的白米饭,加上两勺超市买的老干妈,最后再来根火腿肠!完美!进嘴的那一刻,老干妈的火辣瞬间充斥口腔,犹如千万只细小的蚂蚁啃食着嘴唇的每一个细胞,嘴唇在不断的变大变肿…好叭,其实是老干妈放多了,太辣了。接下来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宿舍版辣条三明治”选手。两片全麦面包,减脂期必备,夹上生菜、鸡蛋、黄瓜和辣条,最后撒上秘制沙拉酱就完成了!鉴于之前老干妈的教训,这次只放了两根辣条。大嘴咬下,哇哦~真的很美味!辣条的咸香和生菜黄瓜的清爽,配上淡淡的面包香…吃完还想再来一个!在这次动手做美食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做饭的不易。饭前得准备食材,饭后得清理厨具、食物残渣等,真的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不由想到父母给我们做了二十多年的饭,真的很辛苦,有时候我还挑嘴,实在不应该。以后要好好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和粮食呀!
2019级本科生邓安然:在家里“蜗居”的第二个月,是时候往“小厨娘”方向发展了!在这个快餐当道的时代里,能在自家厨房为家里人做一顿美味(或许)又健康(这是一定的)的饭无疑是一种感受慢节奏的幸福感爆棚的生活方式。在这次体验中,我选择了来自遥远的广西名菜——螺蛳粉!想告诉全世界——“螺蛳粉只是闻着臭,吃起来真的是世界第一香!”煮面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终奥义还是会落在“耐心”二字上,急则面夹生且无味,只有等文火烹饪,才能让螺蛳粉汤面的滋味进入面里,“香”才是发挥到了极致~最后铺上满满一层腐竹、炸蛋、猪脚、灵魂酸笋等等,烹饪过程才算是画上了句号。端上桌——哪位勇士来挑战一番?
2019级本科生田雨泽:劳动教育让我从一个美食爱好者真正变为了一个料理实践者。当我跟着美食博主们一点一点将配料变为一盘热气腾腾的美食时,仿佛打破了电子荧幕当中的次元壁,成就感油然而生。当烹饪不是为了生存,而是在甜味与咸味之间平衡、新鲜与熟软之间周旋,它也就成为了一种生活的美学,一种能够自己掌握营养摄入的快乐。
2020级本科生张克非:通过这次在家做饭的经历,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当看着家人吃着我做的饭菜,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一股幸福感就涌上我的心头。高尔基曾说过:“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劳动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个人技能,也能让我们创造价值。
2020级本科生杨文懿:由于当前疫情形势严峻,我们尚处在居家网课学习阶段,在家中参与的劳动可以说比在校更加丰富和有意义。在“厨艺比拼”主题实践劳动中,我认识到家人准备一日三餐的不易和辛苦,也认识到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的重要意义。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现像做简单的早饭、洗碗等等这样的劳动不但简单、有趣,还磨练人的性情,让人变得更有耐心。劳动教育更让我明白从现在起应该学习更多的劳动技能,不论当下科学技术多么发达,社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劳动永远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人对于普通的家务劳动的能力越强,生活技能也会越高,独立生活能力就越强,从而对生活充满自信心,能在未来独立面对各种困难,受益颇多。
2020级本科生焦禹霏:劳动的快乐顺着网线传递开来,这番热火朝天的劳动盛况,成为疫情期间的特殊景象,全体同学、朋友纷纷分享劳动成果,开展线上居家劳动实践,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这些活动让我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了锻炼,增强了广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弘扬了劳动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就像《平凡的世界》书里说的,“无论哪个时代,劳动者都是幸福的。”好像确实如此,疫情带给人的焦虑、烦躁和憋闷,在一次一次宁静的饭食之后仿佛被安抚了不少,通过劳动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让浮躁的心灵沉浸其中,才会发现劳动的乐趣,生活的乐趣。
2021级本科生秦梓馨:本周的课程为“劳动之厨艺比拼”,在实践中我为母亲打下手,从以前对厨艺一窍不通、对食谱一概不懂的小孩,经过几次帮忙烹饪,已经逐渐成长为母亲的助手。虽然对曾是小白的我来讲,这个锻炼的过程比较艰难,也遇到过差点搞砸的情况,但我相信在今后的不断练习中,可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主厨,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2021级本科生张芮旗: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我选择制作一个冷菜丰富膳食——凉拌藕片。做饭真的是可以使人幸福感倍增的一件事,有效地缓解了上网课带来的疲惫,父母尝到了我做的菜也非常欣慰。
2021级本科生李华珣:居家上网课让我有了更多锻炼厨艺的机会,我也从刚开始的对做饭一窍不通到现在的可以做几道简单的菜,品尝自己亲手做的饭菜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同时我也感受到这种最平常的烟火味给生活增添了不少幸福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饮食虽然是一件日常的小事,但其中也存在着学问和巧思。此次主题劳动实践圆满结束,希望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下厨后,不仅能够体会到长辈的辛苦,更要珍惜粮食、享受劳动!
撰稿/国际教育学院
图片/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