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时间:2021年5月9日(周日)
论坛地点: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术报告厅(中央民族大学正东门附近国际学生公寓二层)
论坛联系人:张海威(zhw@muc.edu.cn)
注:因疫情防控需要,校外人员原则上无法入校;为满足大家的需求,我们将同时开通腾讯会议直播。https://meeting.tencent.com/s/ZeMnWiSZJBCt;会议ID:205 410 209
报告题目、内容和报告人简介(按报告顺序)
报告1:汉语二语文本可读性级别的专家评定及其信效度检验
蔡建永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江新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
报告简介
目前汉语二语文本可读性自动测评研究缺乏具有文本难度级别标记的大规模文本数据集。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请10名汉语专家教师在实验室环境下对1690篇二语教材文本的可读性级别进行了六个等级的人工评定,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专家评定具有良好的评定者内信度(r=0.873~0.957)和评定者间信度(W=0.899);(2)专家评定结果与学习者对文本的理解成绩、评定结果之间具有强相关(r=0.752~0.985),与文本册序之间具有强相关(r=0.858~0.960)。这些结果表明,专家评定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数据集中的文本可读性级别是可靠的、有效的。本研究建立的文本数据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带有可读性级别标记的汉语二语文本数据集。
报告人简介
蔡建永,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研究。在《中文信息学报》、《中文教学现代化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5篇。2020年荣获北京语言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演示奖。参与完成的“速成汉语语法课堂”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和“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2020)。
报告2: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的阅读测验认知结构研究
刘慧 北京语言大学
报告简介
想要从测验中获取诊断性信息,需要首先确定基于细分子技能的测验认知结构。研究依据文献回顾和专家判断的结果,依次析出了阅读测验所考查的子技能和初始的Q矩阵。然后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对初始Q矩阵进行优化,并且对优化后的矩阵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对阅读测验在子技能水平上的测验认知结构进行分析,能够为测验进行下一步认知诊断分析、提供诊断性成绩报告打下较好的基础。
报告人简介
刘慧,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评和教育测评。主持完成《题库建设中的选题策略研究》、《用于分级分类录用考试的审辩式思维能力测试》、《YCT的认知诊断研究》等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多项课题。作为独立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在《心理学探新》、《中国考试》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国际心理测量学会年会(IMPS)等会议报告多篇论文。
报告3: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口语测试评分员的职能与培训
郭修敏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
报告简介
作为主观性考试,口语测试中评分员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评分标准和考生表现的理解进行主观判断,测验开发者所设计的试题、制定的评分标准都需要通过评分员才能得以实施并作用于应试者。正如Oller(1979)所指出的,口语考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分员区分考生表现的能力。然而,汉语教学中“口语课程考试评分员一般都由任课教师担任,考试的随意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和对标准认识的模糊性现象更为严重”(翟艳,2012)。本次报告围绕口试评分员的职能,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培训等问题展开讨论。
报告人简介
郭修敏,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以下简称评价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测试研究。从事一线汉语教学工作十余年,现为评价院专职研究人员,担任评价院汉语考试研究中心主任,专门从事汉语考试研发方面的工作。近5年来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和《华文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发表CSSCI期刊论文7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得北京语言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国家汉办教学资源大赛二等奖等教学奖励。曾主持北京市高校教改项目和校级教改项目各一项、开设两门校级新开课,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次;并主编和参编5部教材与教辅书籍。社会服务工作包括担任《世界汉语教学》等期刊匿名审稿人、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和语言测试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等。
报告4:留学生识字能力单维性检验
张军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报告简介
汉字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识字是学习汉字的重要任务。识字量是评估汉语水平、划分汉语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识字能力受字频、字形特征、意义透明度等因素的影响,但其潜在能力维度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本研究使用识字量表(张海威,2021)为测量工具,测量留学生的识字水平,并通过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多维标度法、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的Mokken量表与DETECT四种方法,检验识字能力的单维性,结果表明留学生的识字能力具有很强单维性特征。
报告人简介
张军,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测试、汉语国际教育。长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一线教学工作,所讲课程曾获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主编或参编《大文科专业汉语听说教程》、《HSK标准教程》、《体验汉语》等国家汉办/国家留学基金委规划汉语教材,并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围绕项目反应理论、留学生汉字书写习得、汉语考试与教学评估等方面,在《心理学探新》、《中国考试》等杂志发表十数篇论文。主持或参与多项教育部、国家汉办、留学基金委和北京语言大学科研项目。
报告5:基于Bachman的交际语言测试框架对HSK2.0测试任务的研究
罗莲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简介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发布,汉语水平考试即将走入3.0时代,原有的新HSK面临改革,将从三等六级改为三等九级。改革应建立在对原有新HSK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为此,本研究基于Bachman的交际语言测试框架,对HSK2.0各等级的测试任务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期改进HSK测试任务,提升其信度、分数使用效度,并为HSK3.0的研发提出建议。
报告人简介
罗莲,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与评估、语言教育、教育与心理测量。在期刊杂志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专著两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汉语水平考试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连接研究”、教育部青年社科基金课题“对外汉语分级测试研究”、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课题“汉语水平考试创新发展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课题“2020年高考考生水平和试题质量监测(英语科目)”等。
报告6:小学生汉语词汇量表开发研究
张海威、孙鹏等人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报告简介
国外对英语词汇量表的编制研究已有百年历史,针对英语母语和二语学习者开发了不同的词汇量测试。国内的词汇量表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对汉语词汇量表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开发汉语词汇量表。词汇量表编制主要包括选定词库、抽取目标词、确定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等。词库是义务教育阶段常用词;抽取测试用词的总体原则是分层抽样,保证测试用词的代表性;测试方法是读音和组词/造句/解释;识词标准为音义皆知。本研究收集到了900多名中小学生的词汇量数据,从经典测量理论的角度,验证了该词汇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量表对义务教育阶段和国际中文教育的词汇测量和教学、教材选词等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报告人简介
张海威,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汉语二语书写系统习得研究、汉语教师教育研究和汉语国际传播。研究议题包括识字量和词汇量表开发、汉语二语水平快速测量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检验、不同语言水平测试方法对研究的影响探索、研究方法评测、职前教师教学动机等。在国内外期刊杂志或论文集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曾获第二届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青年英才奖二等奖、中央民族大学优秀青年人才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