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下午,京西国际中文教育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中央民族大学顺利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区域中文教育合作发展大计,标志着北京西三环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正式启航。

三强联合,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矩阵
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天序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王祖嫘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李秉震副院长、王春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傲霜副院长出席会议。各学院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单位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特色优势,并达成多项实质性合作共识。
第一,联席机制确定:联盟会议每年举办三次,分别由三校轮值承办,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联盟将联合设计统一视觉标识(LOGO)及文化衍生品,构建具有辨识度的联盟品牌体系;
第二,学术资源共享:建立青年学者沙龙和科研协作平台;联合申报北京市教改课题;在《语言治理学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等期刊为三校年轻教师提供论文发表平台;
第三,人才培养联动:探索完善“2+2”联合培养项目运行机制,优化孔子学院志愿者名额配置;
第四,实践平台建设:设计“文化教室+实践周”双向交流机制,推动留学生跨文化体验。
此外,联盟将以4月19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国际中文教育青年学者论坛”为合作起点,持续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深度学术交流机制建设。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祖嫘副教授指出:“三校合作将实现‘1+1+1 > 3’的叠加效应,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的挑战。”首都师范大学李秉震副院长也强调:“未来将以联盟为纽带,整合京津冀教育资源,构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实践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共绘“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蓝图
随着京西国际中文教育联盟的正式成立,三校将携手打造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中文教育共同体,为全球中文教育事业贡献“北京智慧”与“京西方案”。
供稿/贺婷
初审/贺婷
复审/刘国庆
终审/陈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