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国际教育学院“榜样育人”系列讲座第四讲在丰台校区明德楼共美厅成功举办。讲座特邀“三千孤儿入内蒙”亲历者后代宝力布森老师,为202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作《将民族团结的接力棒代代相传》主题分享。国际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锷,副院长江傲霜出席活动。
江傲霜副院长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六十多年前草原母亲抚养南方孤儿的历史,是诠释民族团结的生动教材。她希望同学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未来能向世界精彩讲述中国民族大团结的故事。

作为“国家的孩子”的后代,宝力布森老师以独特的家庭记忆为切入口,讲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党和国家转移南方孤儿至内蒙古,牧民以“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信念抚养孤儿的历史。讲座中,宝力布森老师讲述多个“国家的孩子”的真实故事,让在场师生感动落泪。她特别提到,国家正通过现代基因技术为寻亲者搭建“血脉桥梁”,让不少家庭在分离半个世纪后团聚:“那些相拥而泣的画面里,藏着国家对每一个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郑重承诺。”

讲座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从这段历史中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王澜宇同学敬佩牧民们“倾尽所有”的无私守护;史芳语同学结合过往听闻,深觉这份跨越千里的大爱珍贵无比,让她真正理解了“民族团结”的重量;张请凯同学则认为,“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土地,养不出狭窄的爱”这句话,正是草原人民宽广胸怀和无私大爱的真实写照。

“榜样育人”系列讲座是国际教育学院深化“大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通过真实的历史与个体的命运,让同学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伟大情怀,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供稿:郑仁达 史芳语
供图:王焓懿
初审:李雅洁
复审:央 青
终审:江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