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浙江师范大学王辉教授受邀来国际教育学院举行讲座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12-10 】

 

2018年12月6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的王辉教授受邀来到国际教育学院,进行了题为“中国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实践与思考”的学术讲座。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应辉教授亲自主持讲座,热烈欢迎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的领导与老师们的到来。

王辉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语言政策、汉语国际传播及人文交流。先后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译文、诗作多篇。

本次讲座基于“一带一路”建设,指出“一带一路”是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而孔子学院需要与其融合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讲座分为三个部分:“一带一路”简述、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意义、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模式。王辉教授以三个问题作为讲座开端: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受欢迎?孔子学院如何成为命运共同体纽带?首先,王辉教授介绍了“一带一路”的基本含义、框架思路、合作重点,指出其中“民心相通”是最难做到的一点。“一带一路”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目前沿线国家数量极多,其中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多,国情不一、官方语言也分布复杂。王辉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官方语言共有53种,以印欧语系为主,但都十分重视英语的地位。因此,要做到语言相通,外语的学习和使用非常重要。

王辉教授提到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密切配合。这就需要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推动,需要利用孔子学院、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跨国企业等搭建合作研究平台,进行互利合作。浙江师范大学在非洲建有数量最多的孔子学院,教授也受邀参加华为等企业的文化传播活动,通过跨国公司这个平台,传播中国文化。从产业层面看,国内与基础设施投资紧密相关的产业有些已经是过剩产能,但并不都是落后产能,这些正好适应了其他国家现代化、工业化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比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236亿美元产能合作项目。现在国内过剩的产能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到国外去投资设厂,也会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为了更好的利用“一带一路”,我们需要开展实地调查,收集大数据,畅通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廊桥路带”,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语言文化的传播需要正确的模式和途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王辉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六种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模式,分别为双向模式、包容模式、市场拉动模式、融合发展模式、文化精品模式以及网络传播模式。双向即双向交流,文明互建。中国语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了解学习沿线国家的语言情况,还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不断提高汉语在一带一路上的地位与传播。王辉教授强调语言只有在服务社会和国家战略中才能凸显其深层意义与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作为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孔子学院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服务区和加油站,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包容是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样,我们应秉承包容的心态,彼此尊重平等交流。王教授以伊朗、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为例,指出中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融进去。传播过程中,我们应该牢记中国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要积极与当大文化融合发展,和谐共生。市场拉动模式强调了市场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不能只依靠政府,我们要重视市场机制,调动包括企业、机构、华人华侨等社会各方力量,真正做到从对方的需求出发才能拉动中国文化需求,促进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蓬勃发展。

在提问环节中,王辉教授提出我们应该思考让什么样的文化走出去,例如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亦或是两者兼备。“或许有些我们认为优秀的文化,同时也是别人的优秀文化。”他认为如今的文化研究,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并没有深入。王辉教授通过比较中外文化得出中国文化传播该如何进行调整才能实现文化适应。

孔子学院在世界的布局是王辉教授聚焦“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因素之一,但他指出其布局也有不足。孔子学院应与国家实力相匹配,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这样才能解决布局不平衡的问题。

如今孔子学院发展到了新时期,不再是以前的规模扩张,而是重在管理建设。针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模式单一的问题,王辉教授认为应该把语言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精准对接,符合实际需求,从而发挥中国文化传播的作用。